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

智库锦囊 | 范周:生存发展两不误,文化企业如何用好金融工具?

来源:言之有范 2022-10-01 10:37

9月16日,2022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金融发展思享汇活动在京举办。活动聚焦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探讨新时期文化与金融合作新路径。在主旨演讲环节,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作题为《以文化金融创新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

图片

文化金融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互动关系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信息传递,以及分散和转移风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作出的生动诠释:“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 两者共生共荣”。文化金融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各类文化金融机构及相关产品服务不仅能为文化产业提供主要融资平台,更能通过资本要素的供给,优化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中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界面和配置效率,从而进一步激活文化产业创新活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共生进化过程。

一方面,文化金融是构成文化产业创新系统的重要单元。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一般而言产业创新系统主要包括产业创新政策系统、产业创新技术系统、产业创新环境系统和产业创新评价系统这几个方面。相应的,文化金融对于文化产业创新的支持可以体现在政策激励、前期项目遴选、中期资金支持、后期监督管理等不同环节之中。

项目遴选

文化金融主体通过自身的标准对有资金需求的创新项目进行核查筛选,判断是否应当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的项目筛选是政府资金有效配置的保障,同时有效降低了银行、风投机构等市场文化金融主体的信贷风险和投资风险。

图片

政策激励

政府作为文化金融制度创新的供给主体,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创新主体。近年来,以制度供给方式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资金支持

政府公共文化金融以直接资助与间接调控为文化产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银行、风投资本可通过文化信贷产品或股权投资的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中国银行业协会对30家银行进行调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30家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16499.23亿元。此外,以债券、上市融资、新三板、私募股权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多元融资渠道也逐步拓展。例如,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债券市场共发行76只债券,发行总额为541.70亿元;2021年度文化信托产品发行共100余期,信托资金规模超过200亿元。

监督管理

文化金融主体具有对文化产业创新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管的权利,包括项目实施进度、资助经费使用情况等。例如《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监管办法》明确提到,“对资助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调研问询,对资助项目的经费使用和账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情况委派专家或专业机构对资助项目进行成果验收和绩效评估,并委派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资助项目进行费用专项审计抽查。”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金融拓展了发展空间。结合已有研究,在动态管理学理论视角下,金融创新是外在市场竞争压力,以及金融机构自身追求利益的内驱动力这二者双重作用的结果。在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发展前景之下,文化金融主体也通过积极回应文化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迭代产品和服务供给来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盈利空间,文化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也随之加强。

文化金融创新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以文化金融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一,文化金融正在与地方发展战略有效衔接。近年来,文化金融正在通过赋能文化产业而成为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创意与资本的融合程度加深,逐渐形成了以北京、深圳、南京、宁波等城市为代表文化金融创新典范。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发展是其建设创新创意城市的重要抓手,其文化金融创新也始终围绕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展开。2017年,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投贷奖”联动推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管理办法》,逐渐形成了“政府扶持引导+多方参与投贷”的文化金融模式。国家文化创新产业实验区2016年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累计为1847家文化企业提供贷款融资257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三分之一。

图片

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机遇期下,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城市文明典范”战略构成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文化与金融合作。腾讯、天威视讯、A8音乐、创梦天地、中手游等50多家文化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落户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

南京以“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和“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中心”为目标,将文化产业纳入全市“4+4+1”主导产业体系。早在2013年,南京就成立全国首家综合性文化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2018年又启动了“梧桐计划”文化金融生态创新服务体系,为各类文化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第二,以银行机构为代表的文化金融主体始终将精准化服务作为创新方向,专营机构、专项产品、专业平台不断涌现。文化金融产品创新是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主体在政策鼓励下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产业金融业务,为不同类型文化企业提供支持。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30家银行的42款文化产业信贷产品中,29款为文化产业信贷专属产品,专属产品贷款余额为748.83亿元。

例如,华夏银行成立文创产业中心,同时在北京分行成立文创产业管理部,下辖6家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积极支持慕田峪长城、环球主题公园等重点文化项目;聚焦“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支持了以字节跳动、爱奇艺、完美游戏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科技公司。

北京银行则以金融力量赋能北京网红打卡地等文旅消费新空间。截至2021年底,累计为首钢园、北京坊、和平菓局等30多家网红打卡地推荐和提名推荐单位提供超过150亿元的资金支持。

图片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需要客观审视文化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历史问题和深层次原因。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新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发展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内容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文化金融的逻辑归旨,便是通过建构中介发达、风险可控、富于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去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文化金融与文化创新生态的有机结合。未来,我们仍应持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准确把握文化金融服务对象的根本属性。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是它区别于其他产业形态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在文化企业“双效统一”的原则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必须兼顾好其产业经济属性和精神价值的平衡关系。

二是要高度重视文化金融服务链条的全流程性。以文化企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创新主体,往往需要经历创意研发、产品试制、推广营销、商业模式形成等全生命周期过程。成长和成熟期文化企业容易赢得资本青睐的同时,初创类、小微文化企业迫切需要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向前端延伸。2020年疫情期间,上海独创“文金惠”金融服务,专门聚焦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题,截止今年七月,共服务小微文创企业416家,已为20家企业成功放贷10145万元,为304家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服务。这是很好的尝试,但仍旧需要探索常态化的扶植机制。

图片

三是要加快推进文化金融机构创新。要打造专业型多业态文化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引进适应文化产业融资需求特点的文化银行、文化融资担保、文化融资租赁、文化小额贷款、文化投资基金、文化信托、文化保险等文化金融专营机构。

四是要促进文化资产管理体系创新。内容生产力是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一方面要加快建立文化资产评估标准,解决文化资产定价和文化产权交易流转问题;另一方面要搭建专业文化资产处置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支持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管评贷”一条龙服务。

五是要及时关注新兴业态的发展动向。文化产业细分门类多、行业特点显著,同时业态更新快,产业模式活。《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报告(2021)》显示2019-2021年,以智能化、虚拟化为方向的文化产业融资项目数量增加明显。2021年,两个方向融资项目数量占当年总融资项目数量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因此要加强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对文化金融创新的驱动力量,针对数字化特点显著的文化新业态企业定制化金融服务。

精品推荐